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试行)2> |
文号: 发文日期:2002-01-01 阅读次数:2162次 |
发文单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编辑:lily |
|
|
3.329 待摊费用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待摊费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 ②确定待摊费用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待摊费用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待摊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 ②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 ③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确认待摊费用受益期及其摊销额是否正确; ④检查有无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结清的待摊费用, 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⑤验明待摊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0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 ②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流动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⑤验明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1 长期投资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存在; ②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 ⑤确定长期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列示),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检查长期投资入帐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大投资项目,应查阅董事会有关决议,并取证。 ③检查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和应计利息是否按规定恰当地进行了核算。 ④检查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索其变动的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 ⑤检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对于采用权益法 的,应获取被投资单位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 ⑥检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⑦了解股票、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并作出详细记录,当市值与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⑧检查对外长期投资是否超过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的50%,若超过,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恰当披露。 ⑨验明长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2 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手续是否齐备,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等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 ③实地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 ④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⑤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正确及时入帐; ⑥复核固定资产保险范围、数额是否足够; ⑦获取租入(含融资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⑧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未使用、不需用的起止时间,并作出记录; ⑨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 ⑩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约定的资本性支出; (11)验明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3 固定资产清理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反映的内容是否正确; ②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对固定资产清理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转销是否查明原因并经适当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帐,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⑤验明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4 在建工程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 ②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在建工程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在建工程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⑤确定在建工程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核对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规模是否经授权批准; ③抽查年度在建工程增加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已完工程项目以及其他转出数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检查在建工程帐户年末余额构成内容,并到工程现场实地观察、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查看未安装设备的实际存在; ⑥检查是否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 ⑦检查在建工程合约,以确定约定资本性支出; ⑧验明在建工程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5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 ②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盘盈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②查明损溢原因,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③检查有无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帐的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如有,应作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④检查其有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⑤验明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6 无形资产 (1)审计目标 ①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无形资产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无形资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 额核对相符。 ②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 ③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 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 ④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复核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验明无形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37 递延资产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递延资产会计政策是否恰当; ②确定递延资产入帐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递延资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递延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递延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帐户年末余额核对一致; ②检查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等递延资产是否经授权批 准,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递延资产的摊销政策,复核计算其摊销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验明递延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4 负债类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3.341 短期借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短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短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短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 ③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④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 ⑤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末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 ⑥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⑦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⑧验明短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2 应付票据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付票据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应付票据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应付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列示票据类别及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付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抵押品名称、数量、金额,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 ②向票据持有人函证,确定应付票据的余额是否正确; (3)复核票据利息是否足额计提,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逾期未付票据的原因,如系有抵押的票据,应作出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披露; ⑤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⑥验明应付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3 应付帐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付帐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应付帐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应付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应付帐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选择应付帐款重要项目(包括零帐户),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 ③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再次函证; ④对未回函的重大项目,采用替代审计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 检查决算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及现金日记帐、核实其是否已支付; 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⑤检查是否存在未入帐的应付帐款: 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 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 ⑥检查应付帐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 ⑦检查应付帐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 ⑧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⑨验明应付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4 预收帐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预收帐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预收帐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预收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预收帐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选择预收帐款的若干重大项目函证,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回函金额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应再次函证或通过检查决算日后已转销的预收帐款是否与仓库发货单、销售发票相一致等替代审计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 ③检查预收帐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 ④检查预收帐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 ⑤验明预收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5 其他应付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其他应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和编制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帐户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 ③检查其他应付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 ④检查其他应付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 ⑤验明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6 应付工资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付工资的发生及支付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应付工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应付工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通过分析性复核,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波动情况,并查明原因,作出记录· ②抽查应付工资的支付凭证,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依据是否充分,有无授权批准和领款人签章,是否按规定代扣款项,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相关的成本、费用帐户核对一致; ④验明应付工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7 应付福利费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和支出记录是否完整,计提依据是否合理; ②确定应付福利费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应付福利费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检查年度内应付福利费计提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提金额是否正确; ②抽查年度内应付福利费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用途; ③验明应付福利费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8 未交税金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计和已缴税金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未交税金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未交税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未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查阅被审计单位纳税鉴定或纳税通知及征、免、减税的批准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计税基础、税率,以及征、免、减税的范围与期限,确认其年度内应纳税项的内容; ③检查应缴增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 根据与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核国内采购货物、进口货物、购进的免税农产品、接受投资或捐赠、接受应税劳务等应计的进项税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根据与增值税销项税额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核存货销售,或将存货用于投资、无偿馈赠他人、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应计的销项税额,以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应计的销项税额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与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相关帐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核因存货改变用途或发生非常损失应计的进项税额转出数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检查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④检查应缴营业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⑤检查应缴消费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⑥检查应缴资源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⑦检查应缴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⑧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复核应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⑨检查除上述税项外的其他税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⑩核对年初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如有差额,查明原因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11)确定本年度应缴纳的税款,检查有关帐簿记录和缴税凭证,确认本年度已缴税款和年末未缴税款; (12)验明未交税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49 未付利润 (1)审计目标 ①确定未付利润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未付利润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未付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检查未付利润原始凭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与明细帐一致; ②检查未付利润提取和支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 ③验明未付利润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50 其他未交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其他未交款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其他未交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其他未交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其他未交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 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检查教育费附加等款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③验明其他未交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51 预提费用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预提费用的计提和转销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预提费用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预提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预提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的正确性,并与明细帐、总帐的余 额核对相符; ②抽查大额预提费用提取的记帐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确定其预提额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抽查大额预提费用转销的记帐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有无不属于预提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转销的预提费用, 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⑤验明预提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52 长期借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长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长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长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对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③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 ④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 ⑤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未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流动负债; ⑥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 进行会计处理; ⑧验明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53 应付债券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付债券发行、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应付债券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应付债券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表,列示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溢价或折 额、本年度增减变动情况,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审阅债券发行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并作出必要记录; ③检查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及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 ④检查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检查对到期债券偿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⑥检查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是否转列流动负债; ⑦验明应付债券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54 长期应付款 (1)审计目标 ①确定长期应付款的发生、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长期应付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长期应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长期应付款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审阅融资租赁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并作出必要记录; ③向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应付款; ④检查融资租赁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检查与长期应付款有关的汇兑损益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⑥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是否转列流动负债; ⑦验明长期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3.36 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3.361 实收资本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实收资本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实收资本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检查投资者是否已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时间缴付出资额,其出资额是否业经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已验资者,应查阅验资报告; ②以外币出资的,检查其实收资本折算汇率是否符合规定,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其是否与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一致; ④验明实收资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62 资本公积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 ②验证确定资本公积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资本公积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检查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内容及其依据,并查阅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 证,以确认其增减变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②检查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验证接受的实物捐赠是否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 据所确定的价值入帐; ④验证对财产价值进行重估产生的增值是否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机构确 认,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验证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是否经授权批准; ⑥验明资本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63 盈余公积 (1)审计目标 ①确定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盈余公积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3)确定盈余公积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分别列示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对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发生额,逐项审查其原始凭证; ③检查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提取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④检查盈余公积减少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检查动用公益金举办集体福利设施是否按规定冲减公益金并相应增加公 积金; ⑥验明盈余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64 未分配利润 (1)审计目标 ①确定未分配利润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未分配利润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未分配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检查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利润分配数额及年末未分配数额是否正确; ②根据审计结果调整本年损益数,直接增加或减少未分配利润,确定调整后的未分配利润数; ③验明未分配利润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37 损益类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3.371 产品销售收入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产品销售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产品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并及时入帐; ③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发生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 ②将本年度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度的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3)比较本年度各月各种产品销售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④抽查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发票、运货单据等),并追查至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确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销售记录是否完整; ⑤实施截止日测试,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销售收入与退货记录,检查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无跨年度现象,对跨年度的重大销售项目应予以调整; ⑥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帐款的函询程序,查明有无未经认可的大额销 售; ⑦检查销售退回与折让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⑧检查以外币结算的产品销售收入的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9)验明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2 产品销售成本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产品销售成本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是否配比; ④确定产品销售成本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直接材料成本: 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材料费用相符; 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 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帐; 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②直接人工成本: 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费用相符; 将本年度直接人工成本与前期进行比较,查明其异常变动的原因; 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人工费用发生额,如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原因; 结合应付工资的审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 ③制造费用: 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审阅制造费用的明细帐,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并应注意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如有,则应追查至记帐凭证及原始凭证; 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制造费用明细帐及其凭证,确定有无跨期入帐的情况; 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 ④产品销售成本: 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表,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与总帐核对相符; 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金额,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抽查销售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是否与销售收入配比; 检查销售成本帐户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委托代销商品)是否有其充分理由。 ⑤验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3 产品销售费用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产品销售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产品销售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产品销售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将本年度产品销售费用与上年度的产品销售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产品销售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③选择重要或异常的产品销售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产品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④验明产品销售费用是否已在会计报表上恰当披露。 3.374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产品销售税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适当。 (2)审计程序 ①根据审定的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年度应纳消费税税额; ②根据审定的应纳资源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年度应纳资源税税额; ③检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是否正确; ④验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5 其他业务利润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其他业务利润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其他业务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其他业务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其他业务收支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抽查大额其他业务收支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期间划分是否恰当,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是否配比,有关税金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对异常的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应追查其入帐依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是否充分; ④验明其他业务利润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6 管理费用 (1)审计目标 ①确定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将本年度管理费用与上年度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③选择重要或异常的管理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管理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④验明管理费用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7 财务费用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财务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财务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财务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将本年度财务费用与上年度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③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利息费用等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财务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④审查汇兑损益明细帐,检查汇兑损益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核对所用汇率是否正确,对于从筹建期间汇兑损益转入的,应查明其摊销方法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摊销金额是否正确; ⑤验明财务费用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8 投资收益 (1)审计目标 ①确定投资收益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是否正确; (3)确定投资收益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检查投资收益的会计凭证,并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审计结合起来,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投资收益的期间归属是否混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是否适当; ③验明投资收益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79 营业外收入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营业外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营业外收入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营业外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抽查大额营业外收入,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验明营业外收入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80 营业外支出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营业外支出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营业外支出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营业外支出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抽查大额营业外支出,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验明营业外支出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8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审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②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其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并取证; ③验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3.382 所得税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企业所得税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实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依据,取得纳税鉴定,核对是否相符。 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核实本年应交所得税。 ③检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 ④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计算本年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应检查时间性差异是否转作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以前年度递延税款应属本期负担部分,是否已转销,计入本年所得税。 ⑤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⑥验明所得税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完成审计工作 4.1 审核关联交易 (1)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其关联公司发生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并函证; (2)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其关联公司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其作价是否公平、合 理,凭证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经适当的授权批准; (2)对重大的关联交易,逐项追查至原始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向管理当局索取关联交易声明书; (5)验明关联交易是否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4.2 关注期后事项 (1)取得并审阅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会议记录,查明截止日后发生的对本年度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重大的建设项目、自然灾害、重大的融资和投资活动、企业合并与分立、重大经济纠纷、重大购销合同、主要顾客破产等事项: (2)结合年末帐户余额审计,对期后事项进行审核,着重查明期后的重大购销业务和重大的收付款业务; (3)查阅截止日后的财务承诺; (4)向管理当局索取关于期后事项的声明书; (5)验明期后事项是否已作充分披露。 4.3 关注或有损失 (1)审阅截至审计外勤工作完成日止各次董事会纪要,确定是否存在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应收票据贴现、债务担保等或有损失事项; (2)会同管理当局商讨或向其询问在确定、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3)向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或律师了解对结帐日就已存在的、以及结帐日后发生的重大法律诉讼; (4)向管理当局索取关于或有损失事项的声明书; (5)验明或有损失事项是否已作充分披露。 4.4 评估持续经营能力 (1)根据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结果以及期后事项、或有损失的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2)如被审计单位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应重新考虑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须作调整。 4.5 完成审计外勤工作 4.51 向委托人提出调整会计报表的建议 4.511 在审计报告编制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情况。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不符合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需要调整会计报表的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调整会计报表的建议。 4.512 调整建议通常以"调整分录汇总表"或"审计差异汇总表"的形式提出。 4.513 编制调整试算平衡工作底稿。如果被审计单位采纳调整建议,注册会计师应据以编制试算平衡工作底稿。对于已调整的事项不应再在审计报告及其附件中列出。 4.52 未调整事项的处理 4.521 被审计单位未采纳调整建议时,注册会计师应对未接受调整事项进行整理,并作出书面记录(包括未接受的理由)。 4.522 在草拟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未调整事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以及如何反映。 4.53 审计总结 4.531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应当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序言。阐述被审计单位背景信息及重要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审计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产生重大偏差的原因等。 (2)审计概况。说明在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会计报表项目的余额或发生额、不符事项的调整或未调整的理由、关联交易、务承诺、期后事项以及需要主任会计师注意的其他重大事项等。 (3)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 4.54 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声明书 4.541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声明书是重要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取得声明书,以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542 管理当局声明书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标题:××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 (2)抬头:致××注册会计师(或呈××会计师事务所); (3)正文:根据注册会计师所要求声明的内容,列出各项声明; (4)日期: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日期应与审计报告的日期一致,以防日期不一致而可能发生误差; (5)签章: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 4.543 管理当局声明书正文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已按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由管理当局负责 (2)财务会计资料已全部提供给注册会计师审查; (3)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或其他高层领导会议)的会议记录已全部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查阅; (4)被审计年度的所有交易事项均已入帐; (5)关联公司交易的有关资料已提交注册会计师审查; (6)期后事项均已向注册会计师提供,重大的期后事项均已在会计报表中作相应的调整或披露; (7)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所有重大调整事项已作调整; (8)无违法、违纪、舞弊现象; (9)无蓄意歪曲或虚饰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或分类的情况; (10)无重大的不确定事项; (11)其他须作声明的事项。 4.544 如果管理当局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认为是必要的声明,可将其视为是对其审查范围的一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这一拒绝对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重新考虑应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 5.审计报告 5.1 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5.11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对会计报表实施总体性复核,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要求,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 5.12 审计报告应当以书面形式出具,并清晰地表达注册会计师对已审会计报表的意见。 5.13 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作出专业判断,以确定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 5.14 审计报告需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时,应当清晰地陈述其理由。 5.15 注册会计师明知应当出具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不得以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代替。 5.2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审计意见的类型 5.21 审计报告的内容: (1)标题:审计报告。 (2)收件人:审计业务的委托人,并载明其全称。 (3)范围段: ①审计范围:审计报告应在范围段内写明已审计会计报表名称,反映的日期或期间,一般描述为"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公司1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19××年度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②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报告应在范围段内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一般描述为:"这些会计报表由××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表示审计意见"。 ③审计依据:审计报告应在范围段内明确审计所遵循的准则,即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一般描述为"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 ④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应在范围段内说明所实施的主要审计 程序,一般描述为:"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4)意见段: 审计报告应当在意见段清晰地发表注册会计师对已审会计报表的意见,这些意见包括: ①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②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 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 ③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5)说明段: 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应在范围段与意见段之间增加说明段,清楚地说明所持意见的理由及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 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一般不设说明段。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可以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对重要事项的说明。 (6)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审计报告应由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并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为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计报告通常由两名承办注册会计师签章。 (7)报告日期:即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 5.22 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可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 5.221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要同时符合下述情况: (1)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2)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3)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4)注册会计师已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未受阻碍和限制; (5)不存在应调整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的重要事项。 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时,应以"我们认为"作为意见段的开头,并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等专业术语。 5.222 当已审计的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存在下述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或个别重要报表项目的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 (2)因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无法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取得应有的审计证据; (3)个别重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 出具保留意见报告时,应于意见段之前另设说明段,以说明所持保留意见的理由,并在意见段中使用"除存在上述问题以外"、"除上述问题造成的影响以外"或"除上述情况待定以外"等专业术语。 5.223 当存在下述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严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 (2)会计报表严重歪曲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 出具否定意见报告时,应于意见段之前另设说明段,说明所持否定意见的理由,并在意见段中使用"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影响"等专业术语。 5.224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范围受到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客观环境的严重限制,不能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时,应当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时,应于意见段前另设说明段,以说明所持拒绝表示意见的理由,并在意见段中使用"由于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由于无法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由于无法获取必要审计证据"、"我们无法对上述会计报表整体反映发表意见"等专业术语。 5.3 审计报告范式 5.31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范式 审计报告ABC(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全体股东):(范围段例式)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1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19××年度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这些会计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意见段例式)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19××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19××年度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中国 北京 19××年×月×日
|
|
|
法规解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