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源在国内市场竞争占优,恰是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法则的有效体现,而降低进口关税等举措则传导出的是自由贸易的竞争秩序。 上周,财政部关税司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对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心脏起搏器等由目前的4%和15%,分别下调至2%和5%。 关税还未下调,便有国内企业表示忧虑。据媒体报道,业内人士称,进口奶粉关税的下调不仅没有达到促使终端奶粉价格下降之期许,还对国产奶粉造成冲击,导致东北等地出现宰杀奶牛现象。 这是个神奇的逻辑。国内原料奶粉基地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商,不是从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效率等角度提升自身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而是把亏损归原为进口奶粉等的关税下调和进口奶源激增冲击。 坦白说,国内原料奶粉等同进口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失利及亏损:一则可能是中国在原料奶粉等生产方面相比国外同行,客观上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一则反映中国原料奶粉等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明显的差距,如国内奶业的经营模式以个体户形式为主,大型的现代化奶牛饲养企业相对有限,导致国内奶业在科研投入、单位成本和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处于弱势。 更重要的原因是,进口奶制品的激增,主要源自大量国产奶制品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剧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业的安全信任危机,促使国内消费者赋予进口奶更高的安全溢价,即消费者为安全起见不惜支付更高价格消费进口奶制品。导致进口奶制品虽税费降低、进口量激增但价格依然维系在高位。 由于市场份额被进口奶粉的竞争性挤占,国产奶粉难以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压低单位产出成本,加剧了其生产经营的亏损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奶制品企业,趋向于使用进口原料奶粉,并在奶制品中明确标识奶源来自国外的缘由之一。 进口奶源在国内市场竞争占优,国内消费者倾向高价购置进口奶粉和奶源制成品,恰是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法则的有效体现,而降低进口关税等举措则传导出的是自由贸易的竞争秩序。 国内乳企与其讨论调降进口奶粉关税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不如把更多精力用于行业自律,让敢于制造健康赤字的市场主体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毕竟,能够被“高价”产品所冲击,正表明问题与价格无关,与关税高低更是没什么关系。 期待进口关税的下调,进口奶粉等的激增,会激发国内奶业市场产生鲇鱼效应,促进中国奶业走向集约化、现代化和分工市场化,进而提高国内奶业的竞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