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岁末,两市有哪些公司在年内因不合规而受到处罚?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出现111份罚单,其中,有45张罚单提及罚款事项,占到总数的40%。被处罚主体中,既有上市公司本身,也有上市公司的参股、控股公司。从违规类型来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仍有待提高。 4张罚单罚金过千万元 在这些被处罚的公司中,有4家被处罚金额超过千万元,这4家的处罚主体分别是发改委、物价局、环保局、海关等。 例如,某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收到吉林省物价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吉林省物价局对这家控股子公司2011年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行为进行了调查,随即对公司开出了罚单。 另有一家公司称,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公司的某家分公司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发现这家分公司各生产车间正常生产,污水处理设施未运行,工业生产污水未经处理通过“超越管”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调查核实,该分公司自2009年试生产以来,通过同样方式违法排放工业污水累计151.7万吨。因此,对公司开出了处罚单。 由证监会发出的罚单中,处罚金额最高的是822万元,违规类型是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 这家领到高额罚单的公司,涉嫌在上市之时虚构收回应收账款等事项。证监会查证,该公司为实现发行上市目的,在相关会计期间虚构收回应收账款并虚增营业收入,致使其制作和报送中国证监会的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因此,证监会对公司和相关高管开出了罚单。 信息披露质量仍待提高 相较上述被处罚了真金白银的上市公司们而言,大多数被罚公司略显“幸运”,处罚措施仅是公开批评、公开谴责等。不过,从这些公司们违规类型来看,未按时或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仍是被处罚的主要原因。 Wind数据统计显示,因未按时披露信息、未及时披露信息而开出的罚单共有55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而开出的罚单有18张;其它罚单提及的处罚类型则为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多家公司出现了在短期内多次受到处罚的状况,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有16家公司出现了在短期内收到2张或2张以上罚单的现象。例如,某家上市公司,在今年3月份和5月份因为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而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而至今年7月份,再次因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而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还有一些公司,在一年的时间内,受到了来自不同监管主体的处罚,例如,某家公司在今年8月份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事项,以及未及时报告公司股票交易存在实行风险警示的情形,被交易所公开批评;而在今年10月份,控股参股公司又被海关公开处罚。 由于这些公司被处罚的事项不同,严重性也各异,不过,有一些公司出现了因为被处罚,而被投资者以虚假陈述的缘由诉诸法庭要求赔偿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些公司可能出现的风险,投资者要谨慎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