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介绍将实施包括建立再融资制度等六方面措施,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记者注意到,此次改革不仅放开了融资制度,还降低了创业板IPO门槛。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改革短期会对创业板市场造成压力,因为供给预期增加,融资会导致资金分流,而创业板本身经过一轮小牛市后,股指处于历史高位,估值也偏高,风险可能会加剧;长期看,此次改革将对创业板产生积极影响。 仍然不允许借壳 昨日,创业板“划时代”的一次改革正式开启,证监会表示,将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一是修订首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暂行办法,适当降低财务指标要求;二是拓展市场服务覆盖面,申报企业不再限于9大行业;三是建立再融资制度,合理设定发行条件,推出“小额、快速、灵活”的定向增发机制;四是完善并购重组制度,简化流程,丰富支付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五是完善首发信息披露规则,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强化风险揭示和监管;六是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触发条件快速退市,不允许借壳上市。 对此,某券商不愿具名宏观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这个制度我感觉是全面放宽了创业板在二级市场融资的条件,对于企业来讲,这肯定是好事,将刺激这些中小企业通过不断融资做大做强。”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创业板再融资一直以银行贷款、非公开发行债券等形式进行,但这类融资成本较高。再融资一旦放开,一些处于业务扩张期的公司,就不必再为现金掣肘,每年可节省大笔利息支出,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也将得到极大缓解。 “挤出效应”下指数承压 上述宏观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着眼于市场,(上述)消息短期对创业板偏空是基于两点:一是去年创业板大涨,带动指数飙涨的正是一些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这些企业的扩张为创业板勾勒了高成长的蓝图,导致资金疯狂涌入,令当时市场规模不大的创业板出现快速成长,而如今创业板规模提升到新的层面,融资放开会令更多的寻求扩张、发展的小企业再融资,那么就会抽离市场资金,有出现资金面紧张的可能;二是目前创业板估值已经偏高,需要挤泡沫,而缩短股票限售时间,增加股票供给,此消彼长之下,对市场造成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