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四个月之久的康恩贝因为一桩收购案引发业内关注。4月8日,康恩贝发布公告,称收购贵州拜特制药(下称拜特)51%股权:拟以现金9.945亿元受让朱麟持有的拜特51%股权。因为拜特与贵州益佰制药(下称益佰)存在道不清的关系,让这桩收购蒙上迷雾。 恰在同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法院陪审团判决日本最大药企武田制药涉嫌隐瞒糖尿病用药艾可拓Actos(吡格列酮)可能引发膀胱癌等安全性风险,需支付惩罚性赔偿金60亿美元。高额罚金在业内引发轰动,康恩贝也牵涉其中。处于舆论漩涡的康恩贝何去何从? 并购拜特的风险 康恩贝此次大手笔收购似乎暗藏风险。先来看并购事项:康恩贝收购贵州拜特的主要目的是重磅品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商品名:恤彤),该产品2013年销售额已经超过4.3亿元,同比增长30%,几年来占拜特公司营业收入的93%以上。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9大城市临床销售数据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销售额在2011年及之前全部来自于贵州拜特生产的恤彤,2012年的销售额有96.64%来自于恤彤,其余来自仅有的另一家拥有同品种批文的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市场销售潜力很大。 贵州拜特成立于1994年7月16日,由香港第一兴业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目前是由朱麟100%持股。 然而有消息爆出,贵州拜特和上市公司贵州益佰制药存在关联。 颇为巧合的是,朱麟的父亲朱岳兴是贵州益佰制药的发起人股东和董事,且持有益佰2.24%的股份,2013年末拜特还有一笔对朱岳兴的3000万元应收账款,且拜特从益佰制药处租赁厂房设备,2013年共支付费用高达382.6万元。记者查阅了益佰的半年报和2012年的年报,其中均未提及与拜特的这笔关联交易,背后究竟有何故事? 记者就此询问益佰方面,董秘办人士表示自己对此从未听说过,具体情况要等董秘出差回来才能了解。 拜特与益佰的关联是否仅限于此?中国医药网的一份简介显示: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是原贵州益佰兴业制药,贵州益佰兴业制药有限公司前身是贵州兴业制药有限公司。2001年8月,为适应未来发展,公司与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至于如何重组最后又被朱麟全资收购,操作过程则无人知晓。记者联络到一位拜特的冯姓经理,他表示:“我这里信息不是很权威,你还是去问益佰那边吧。” 记者就此询问康恩贝方面,董秘办人士坦承,正在与拜特方面沟通,也是在等待拜特方面的说法,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不仅如此,拜特制药的20项专利当中的19项是朱岳兴或其与其他人共同申请,而朱岳兴是朱麟的父亲,也是贵州益佰制药的发起人股东和董事,既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同时又掌握着另外一家同行上市公司的药品专利,康恩贝此次大手笔收购是否暗藏风险? 致癌悬疑 关联关系悬而未决,在拜特制药披露的专利权中有8项涉及外观设计的专利,被指“未缴年费终止失效”。 康恩贝内部人士表示:“其中涉及到这次并购的只有7项,当中有一项涉及过期问题,和拜特方面已经沟通过,过期半年之内是可以进行相当于续费的手续,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市场无需担忧。” 在发布并购消息的同时,康恩贝向胡季强、朱麟等8名投资者及机构非公开增发不超过1.75亿股,合计募集资金不超过21亿元。谈及此次21亿元的非公开增发,上述内部人士坦承:“与收购拜特只是非直接相关性。”发行对象包括胡季强、拜特控制人朱麟、济宁基石、深圳基石、盐城基石、汇添富基金、胡坚、中乾景隆基金拟全部以现金认购。 而对拜特的收购资金的1.535亿来自于2010年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如若该事项未获股东大会通告,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而2013年末康恩贝账面的货币资金在7.8亿左右,较之2012年同期减少近半。 “今年确实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前面收购刚刚完成,我们在6月份还有一个3+2的债券到期,当时成本不算高,五点几。财务费用在2013年也有一定的增长,但也在合理区间,未来还是会继续遵循外延式并购+内生式增长并重的模式,如果有好的合适的标的,我们也会继续收购,仍以植物药和生物药为主。”康恩贝董秘办人士坦言。 而对于艾可拓的天价罚单事件,康恩贝方面给出的官方回应是:全资子公司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糖尿病用药吡格列酮,在2012年和2013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13.82万元和436.59万元,分别占公司经审计的2012年营业收入27.3亿元的0.11%和2013年营业收入29.2亿元的0.15%,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很小。 “我们也和杭州方面的老总沟通过,其实这个事情前几年就有,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感觉是炒冷饭的嫌疑多些,这个药品在整个营收当中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太小。”康恩贝内部人士表示:“在2012年,药监局就关注到了这个事情,我们就在处方药的说明书上添加了对膀胱癌备注,如果按照医生的处方来正常服用,应该是不会存在风险的,如果真的存在问题,国内药监局对我们监管很严,应该会很快出相关的通告或要求,目前还没有收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