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揽存不足为奇,将揽存之手伸向海外却令人关注。 据日媒报道,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日本分行吸收的日本国内存款额,在最近3年时间里增长了3倍以上,并早在2013年9月末就已达到1万亿日元。 一些业内人士将上述四大行在日本存款的快速增长归因于“向日本企业和居民开出的人民币存款利率更具吸引力。” 据记者了解,在日本,以1000万日元以上的大额存款为例,日本本国的大型银行存款年利率只有0.025%,而中资银行给出的年利率则能达到0.13%,约为日本国内大型银行年利率的4倍以上。 “4倍以上”自然成为大型银行高息揽存的主要证据。当海外揽存与高息沾上边时,人们便愈发想知道“大型银行到底为哪般”?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向记者表示,“高息”揽存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他认为,大型银行在日本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息”揽存行为,这是因为日本长期实行零利率政策,存款利率始终不高。 同时,赵庆明分析认为,“揽存”主要由资金需求决定。贷款需求多,放贷规模增加,银行揽存的意愿便强烈。 某大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证实,日本贷款规模确实增长较快。而事实上,不仅是在日本,大型银行海外贷款在近两年均保持高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中行2013年末海外贷款总额达到2512.3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6.5%;而建行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该行2013年海外和子公司客户贷款和垫款达到6088.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2149.32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54.57%。 采访中,某大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贷款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与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信贷需求增加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银行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有关。 对于前者,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截止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2年的增长,从年对外投资流量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企业“走出去”方兴未艾极大推动着国内大型银行加快海外网点设置,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多家银行机构通过自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了超过一千家分支机构,覆盖了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9个国家和地区。 对此,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业务对银行业绩的贡献度显著提升,让建行认识到海外市场的重要性。而在建行5年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愿景。 一些专家在提到国内银行海外贷款、存款的增加时,则表现出某种担心。赵庆明就认为,具体到日本,贷款需求的大幅增长也与企业“套利”存在一定关联。他分析认为,主要是市场预期日本货币宽松政策仍将持续,那么日元还得贬值。贬值使得日本海外企业愿意用日元贷款,并通过相关操作获得套利收益。 有业内人士对此解释说,具体操作是,企业申请到日元贷款,换成人民币汇回国内,坐等人民币升值。日本继续维持几乎零利率的政策,套利空间随之水涨船高。对于套利收益,保守估计资金的年化收益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日本,韩国国内的人民币存款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据韩国央行4月11日发布的信息,截至3月底,外资银行的韩国境内居住者外汇存款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7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倍,创历史新高。 相关媒体报道,人民币存款的快速增长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目前韩国央行与韩国监管机构金融监督院已启动对工行、中行和建行韩国分行的调查,日本金融厅也已开启对相关动态的调查。 对于日韩金融监管部门的调查,赵庆明表示,这种调查仍属于常规监管,主要目的还是防止套利。 一些专家建议,为了防止套利以及其所产生的风险,我国银行机构应加大外汇现汇贷款的信用审批力度。明确外币贷款的用途,严防大量包括日元在内的外币贷款进入外汇、股票以及房地产市场进行套利及投机交易,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及信用风险。 据记者了解,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我国银行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已经或正在采取行动,例如加强评级管理,强化限额管控,完善国别风险监测管理体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