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所有成本都扣除后形成的利润才是有质量的利润
●财务成本核算体系并未将企业的社会成本全部纳入
●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不断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企业才能同时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利润增长说明了什么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535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1.5%。另据半年报信息,我国上市公司上半年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将近80%。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另一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能反映出什么重要的信息来呢?一方面,从宏观来看,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能耗降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国家节能减排的措施正在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从微观来看,企业的成本是否全部纳入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体系中了呢?如果利润增长的前提是该由企业承担的成本全部由企业承担,那么,这样的利润才是有质量的利润。
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体系并没有完全计量企业应承担的社会成本
就生产和制造等企业而言,成本一般由采购成本、原材料、油燃料、水电、固定资产折旧、人工成本等方面构成。但是,还有一些成本并没有在企业财务上体现出来,它们同样是企业生产时的一些成本,比如利用资源的成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企业污染排放带来的环境损失,等等,这些暂时无法计量和核算的成本就是企业的社会成本。之所以说是企业的社会成本,是因为这些成本由企业消耗,却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由整个社会来为之买单,这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并能准确计量与核算的成本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造纸生产企业,需要一定的树木等作为原材料,这些资源的采购、加工会形成企业的成本,是可以计量与核算的。大量木材的使用和消耗,会破坏森林植被,严重的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也会污染河流,破坏水资源,企业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损失,只能由整个社会来买单。
企业不应只有利润目标
资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过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都知道,经济增长总是要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粗放型基础之上的,资源和环境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有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33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9.5%,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9.3%。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很快就会耗尽整个世界的资源。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这是国家立足于长远发展,为解决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性约束指标。
以往我们对企业成本的理解可能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角度,很少从资源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不够的。企业考虑资源消耗和资源的社会成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妨碍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价值,这个价值就是社会对其认可的程度。如果社会不认可它们,交换的价格可能就会低于成本,企业就会出现亏损。因此,在产品生产的周期里自觉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长远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例如,一个考虑环保因素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和认可,由此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追求利润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两者并不矛盾。
降低社会成本,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利润。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财富。企业对股东、员工、客户/消费者、国家、社会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排除在企业的商业目标之外,而是融合在企业经营当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运营应有之意。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就是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就是要保障员工的薪酬及为其搭建事业的发展平台;企业对客户/消费者的责任就是要生产出合乎需求、合乎质量的产品;企业对国家的责任就是要按时足额地缴纳税金。那么,企业对社会应当履行什么责任,如何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很多,比如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健康、环保、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式,都只是形式上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讲求效益,讲求投入与产出比。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优化产品的成本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好也是最根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