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扭亏无望的*ST国商想出了最后一计:改变会计规则,通过公允价值评估获得利润,从而保住上市地位。但记者接触的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却对公允价值评估产生恐惧感:为解决关联交易而进行的资产重估,可能要交纳大量税金。
*ST国商上周五公布,公司改变会计政策,将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ST国商下属的皇庭国商购物广场项目截至2012年3月31日市场价值约为59.7亿元,预计完工后的成本价约15.5亿元,预计将增加公司201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9.89亿元。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救急方式,*ST国商上周五以涨停报收。
上述公允价值评估后,对超过原来评估价的部分,将未来承担的税收计入“递延所得税”,收益部分则可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虽然现金流没有任何变化,对公司的经营也没有影响,但从报表上看,净利润增加了。
记者接触的一家商业消费类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高管,却对公允价值评估充满抵触情绪。该上市公司大股东旗下的一家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该大股东也早就承诺要把非上市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但该高管表示,一旦进行增发收购,收购对象就要进行资产评估,其拥有的大量商业地产会出现大幅增值,发生交易就要缴纳数量不菲的税金。
这意味着,收入没有增加,所持资产总额没有增加,仅仅是大股东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的过程,但要为此付出巨额现金流出的代价,这将会对这家急需资金扩张的集团公司带来现金流压力。这种税金的金额可能会让其无法承担,该高管甚至感叹:“这样操作下来让公司怎么活。”
同样是商业地产重估增值,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态度。两个案例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交易,前者由于只是资产重估,只是报表数字发生变动,而后者却是为交易所做的评估,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税收等负担,当买卖双方在同一个主体控制下时,该主体就会对重估和交易产生抵触清楚。
*ST国商进行公允价值评估是一种救急手段,而目前一些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公司,更像是调节利润的财务手段。去年中航地产去年净利润大增9成,主要是因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2.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44%。去年博瑞传播净利润为3.94亿元,其中包括1.9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将此前藏在地下的金子挖出来,在报表上更直观的体现出来。但如非必要,大部分公司都不会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尽管这些公司的报表没有将其资产的实际价值表现出来,但市场是聪明的,股价往往已体现了这些价值,而且市场对非主业改变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并不大认可,看公司价值主要还得看主营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