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证监两百人组队抽查 机构夜对口供补漏
发布日期:2014/1/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Gary 阅读次数:2620次

    似乎没有经过酝酿过程,一场核查风暴陡然来袭。

    1月15日晚间,证监会公布新股发行定价过程抽查第一批名单,涉及44家机构询价对象及13家主承销商。

    其实1月14日,就有券商投行收到核查的风声。
   
    “14日就知道要查,国信、中信建投等好几家券商都很着急,催我们补资料。”一位询价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除公募、保险、社保等主流机构外,私募、财务公司、个人投资者等普通机构存在询价资格材料不齐全的情况,所以券商催着“补漏洞”。

    急补材料的还有公募基金等主流询价机构,但他们的重点是新股的定价依据和定价过程。

    21世纪经济报道从监管渠道得到的信息是,1月16日,证监会各部门已抽调近两百人组成稽查小分队,开始奔赴各地分批次抽查。目前,已经在调查深圳基金公司的定价过程,1月17日预计接近调查尾声。

    投行“扫雷”

    监管层抽查新股发行定价的紧张氛围,最早出现在券商投行。

    “有些机构不具备资格,也参与询价。现在资本市场部忙着排查前期参与询价的机构,看看哪些机构资料不齐全,通知他们补资料。”一家券商投行部董事总经理介绍,券商最近忙着“扫雷”。

    券商的紧张来自1月12日证监会发出的发行监管政策中的一条:如果主承销商允许不符合其事先公布的网下投资者参与询价和配售,证监会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证监会抽查的首批名单现已发布。但前一日就有券商收到风声,提前准备材料应对核查。

v“前天(1月14日)就知道国信证券要被抽查了。傍晚6点,他们发邮件提醒我们补充资料以备核查。而且,要得很急,15日上午10点就要补齐所有材料,否则就要取消新股询价资格。”16日,一位参与询价的机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上述邮件显示,1月14日18点,国信证券发邮件要求机构提供一系列的资料清单,包括公司介绍、营业执照复印件、合规诚信说明文件、2亿资产规模证明文件、股东代码卡复印件和银行开户证明。其中,资产证明必须是银行对账单或证券公司账户信息。

    国信证券催促机构提交资料,在于有些不符合资格的机构参与其保荐的天赐材料(002709.SZ)的网下询价。

    “12日前,券商对询价机构的资格把关不严。以前参与询价的,都默认为有资格。但其实有些不符合条件,如资金规模没达到要求。”上述机构人士举例,天赐材料推介报告规定,公司账户必须有2亿元资产,个人账户要达到1亿元。

    但是,部分询价机构的公司账户或个人账户资金没有达到公开披露的要求。为此,有主承销商要求机构须在1月15日上午10点前将资金转入参与询价的账户,并提供资产证明。否则,将取消询价资格。

    1月15日,中信建投也开始催资料不齐的询价机构火速补材料。

    “昨天(1月15日),中信建投很着急,不停找我们要东西,现在是要补时点的材料。”一位询价机构人士透露,中信建投保荐的纽威股份(603699.SH)1月6日询价,券商要求客户提供6日前证明其具备询价资格的材料。

    纽威股份初步询价公告显示,首次参与询价的投资者必须向上交所申请获得电子平台CA证书,个人投资者应具备至少5年证券投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是资产证明,2013年12月30日证券账户中的总资产不少于5000万元。

    “我们在中信建投的账户资产不到5000万元。刚开始询价时投行管得不严,说先打着,打中再把资金补上去。但后来没打中,资金就没转进去。”前述询价机构人士称。

    但为了应对核查,中信建投催这家机构补充材料证明其具备询价资格。

    “现在不需要转钱到这个询价账户,他们直接要求我们提供12月30日这个时点,资产有5000万元的账户证明。”前述询价机构人士表示。

    基金补研报“串口供”

    收到风声的券商,提前一两天拼命补材料应对核查。但1月15日收到抽查通知的公募基金,显得有点措手不及。

    “没想到会抽到我们公司。”15日晚上,陈宁(化名)就在投资小圈里听说证监会开始抽查新股发行定价过程。而首批抽查名单已经公布,其中就有他们公司。

    “我们公司的基金只入围一只新股,不知道为什么会成为抽查对象。”当晚11点,陈宁收到公司邮件,通知全体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第二天一早开会。
   
    “不知道证监会要查什么,估计开会也是讨论查哪些内容,然后把所有可能的漏洞补全。”1月15日晚,陈宁迟迟没有入眠,一直想着新股定价的问题。

    但这场大会并没有开成。

    “一大早,核查人员就上门了,搞得我们连会都不敢开了。”陈宁透露,核查人员要求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都必须到场,解释该只基金中签的某只新股,为什么要报这么高的价格。

    巧合的是,这只新股正是有收到上市公司“提示”的一只。彼时,私下路演时,拟上市公司向研究员透露,“只有报这个价格才能中”。

    但这显然不能成为向稽查人员解释的报价理由。

    “只能一口咬定这是长期看好的股票,行业景气度高,公司成长性比较好。虽然以静态市盈率看较高,但考虑最近三年的成长性,这个报价还是比较合理。”这是陈宁和研究员的“统一”说法。

    据了解,参与这只新股询价前,研究员曾撰写一份定价报告,介绍主承销商的投价报告区间、新股与行业所在公司的差异、公司未来的成长性等。但这份报告相对简单,并没有详细的定价过程。

    “1月15日就让研究员补充研究报告,补上估值模型论证定价过程。有些新股当时就没有出研究报告,现在只能让研究员熬夜补报告、补程序。”陈宁介绍。

    另一位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参与过的新股,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要“对口供”。

    因为按照新股询价的要求,每参与一只新股,研究员必须做定价模型,并出一份定价报告;然后呈给基金经理,由基金经理判断是否参与申购及如何报价。

    但元旦以来,新股扎堆发行,定价报告并不完整。“有些研究员只是简单比较新股和中证行业的估值情况,简单给一个报价。”前述参与询价的机构表示,现在要研究员重新补报告、走内部的程序。

    不可回避的是,有些新股的报价并不是来自研究,而是从承销商或发行人得到的消息。这类标的,是基金公司查缺补漏的重点。

    “查询价机构的重点,就是制定价格的决策流程。”一位风控人士介绍,很多公司并没有硬性规定打新必须出深度报告。最近新股过多,研究员忙不过来,有些标的就没做报告,但现在必须加班加点把报告补上。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关于继续执行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2017-11-01]
肖钢:未来企业内地上市可以不要盈利条件 [2015-01-20]
肖钢:推进注册制改革 继续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2015-01-19]
证监会彻查41起“老鼠仓” 39人涉案被移送公安 [2014-12-29]
证监会:取消境外上市财务审核 [2014-12-29]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