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具备了跨国经营的资本和能力,在世界资本投资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作为跨国投资领域的“新兵”,缺乏国际领先的境外投资管理经验和知识,成为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出去”,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成长的空间和机遇,也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挑战。从企业角度来看,对海外投资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际税务风险管理和税务筹划,可以起到降低税务风险,控制整体税负,提升海外投资回报的作用。而这也使相应的税务管理要求应因而生。
海外投资的税务风险管理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在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覆盖了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20亿美元。
海外投资领域也从以贸易为主,逐步拓宽到以采矿、制造、批发零售、商务服务四大行业为主,并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以及金融业。经营的复杂性和相应的管理要求不断上升,其中,在对外投资时,税务的风险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相应的税务问题涉及交易的安排、资金融通、投资架构、人员调配等方面,在很多时候可能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避免海外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做好税务上的功课。现阶段,由于缺乏国际化的运营经验,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往往缺乏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这其中也包括对于税收管理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缺乏对投资目的国的税收制度及税收征管制度的全面了解,更进一步增加了这一风险存在的影响。
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系统地管理体系始终是企业经营中需要不断学习的环节之一。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能有效运行的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合理控制税务风险,从而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构建和完善税务管理体系并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实施,企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对外投资的管理责任架构;
2、 制订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对外投资的性质和要求,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事先评估,事中调整和事后应对的整体机制;
3、 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对外投资相关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4、 建立税务信息与沟通的机制,包括对内和对外沟通机制;
5、 对税务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改进。
通过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管理控制,遵从成本及税务稽查相关成本得以最小化。因此整体来看,会带来总成本的降低,提升监管者、外部股东等相关方的信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考虑到对外投资的复杂性,这方面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制订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并有效运行完善的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与东道国和母国税务机关、中介机构保持沟通和讨论,建立一套自主的、自我更新的税务管理体系,并构建与投资战略相和谐的税收管理环境。
海外承包工程的税务风险管理
以海外承包工程这一典型的对外投资形式为例,来说明建立有效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税务风险明显上升。海外承包工程的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招投标阶段、商业谈判阶段 、启动阶段和运营阶段全过程。
1、 项目招投标阶段的税务风险管理。
由于各国的税收制度差异较大,中国承包商需要了解和熟悉项目所在国及中国的税收制度及税务环境,研究其对对外承包工程可能产生的税务影响(比如,分析项目各阶段所涉及的税种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匡算,以确认成本中的税负金额,进行准确的工程项目报价等),以确保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 项目商业谈判阶段的税务风险管理。
选择哪个实体作为对外承包工程总包合同的签约主体(即总包合同由谁签订),以及总、分包合同怎么签署(即对工程整体进行合并签署或是对工程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拆签署),都将对承包工程的整体税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在充分考虑和分析项目所在地、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地以及中国的税负情况和影响后,对可能的签约模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以确定总、分包合同的签约主体以及合同签订的具体模式和安排,最终实现企业税负的最优化。同时,在签订总分包合同的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关注和明确合同所涉及的税负由哪方承担,以避免在未来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议。
3、 项目启动阶段的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在项目启动时,首先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运作模式和组织形式(比如,项目是以母公司名义直接在当地进行经营活动,还是进一步考虑设立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持股架构);其次,在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考虑采取在境外某些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中间控股公司等办法,对境外的投资控股架构进行合理的筹划和管理。不仅能达到优化集团整体税负的目的,而且企业在未来退出或转让时也更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并能简化外汇管理、再投资等政府审批等程序;再者,由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涉及资金较多,企业通常会遇到资金融通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融资方式、融资渠道以及融资主体等因素,对各种可能的融资模式的税务成本和税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筹划;最后,在对外承包工程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区域性的材料采购中心或是设立区域性的设备租赁中心,将对外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利润保留在材料采购中心或设备租赁中心,以实现全球供应链的税务优化管理。
4、 项目运营阶段的税务风险管理。
首先,在营运层面设置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以确保税务风险得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其次,制订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流程以及税务管理标准(包括国内[外]采购、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施工管理和项目质量控制、国外销售、资金管理等各环节),并对其中各关键控制点下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完善企业各环节的涉税链条。最后,通过信息系统的设置(比如,系统自动提醒近期需要完成的纳税申报各项任务,随时查询各项目地子[分]公司的纳税申报状况),便于各项目地子(分)公司的税务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安排纳税申报以及相关税务事宜,以实现企业对税务合规性风险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并与税务主管当局保持合理的沟通和联系
从上述例子不难发现,对企业而言,税务风险的防控永远优于税务风险的应对。因此,从投资初期开展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谈判开始,有条有理地将税务风险纳入企业整体管控机制的体系内,真正让税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税务战略并在具体管理体系中予以实施,才能实现在防范风险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税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