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集团CFO张克慧:演绎多视角,凝聚正能量 |
发布日期:2014/6/11 来源:会计师世界 编辑:Gary 阅读次数:6435次 |
|
导言:每一次变换视角,都映射着别出心裁的智慧;每一次转换思维,都造就了海阔天空的明朗。企业如同一面多棱镜,首席财务官不局限于财务的视角看待问题,才能还原企业的真实需求、发现潜在价值,这是神华股份CFO张克慧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她思想上的闪光点,积聚着一股股正能量,推动着这一巨型能源企业继续在价值创造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以煤炭为基础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神华集团,曾被形象地比喻为“低调的优等生”,拥有雄厚实力却默默耕耘、终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成长为国内唯一集煤矿、电力、煤化工、铁路、港口等众多领域于一身的综合性能源企业,跻身2013年度《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行第178位,稳坐全球煤炭经销商头把交椅。当神华集团对外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时,企业高层也在积极地传递着组织管理的正能量,努力为能源企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命题递交一份完满的“绿色”答卷。而这股正能量便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引领支持着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 在神华股份首席财务官张克慧眼中,不论是基于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财务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服务者,以企业整体战略的考量为出发点,为相关利益者股东或是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服务。财务团队就如同一支火炬,燃烧自己,传递着数字信息背后潜藏的巨大能量。而关乎张克慧自身,访谈过程中她言语间透露的自信与笃定,也无时不向我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从政策研究员到神华集团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再到如今的神华股份首席财务官,正是这段不寻常的职业发展道路,赋予了她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业务诊断力,使她能够游刃有余地胜任企业CFO一职。 价值创造导向的优化预算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内部管理控制方法,为企业有效地组织并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目标提供了保障。财务通过预算完成当前运营与未来发展的衔接,需要十分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板块业态以及子分公司的运营状态。而当外部经济环境较初定战略的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预算部门还需清楚变化引起的这项调整应针对总体战略还只是当年的目标进行。张克慧认为,预算既承接了战略又落实在考核指标的设立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 神华集团的五型企业考核机制源于经由预算对企业长远战略的分解,具体划分为安全型、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节约环保型与和谐发展型,其中相对核心的质量效益考核指标基本由财务部门确定。不同于安全或环保方面有硬性的固定标准,质量效益考核目标的制定却是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定得过高即使员工足够努力也无法达到、反而会削弱工作积极性,而定得太低也完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与控制作用。对于这一难题,张克慧提出综合企业年度发展规划、国资委考核指标以及资本市场给予同类企业EPS这三项考量反算出神华集团至少要达到的目标线,再结合企业的资源、产能去与市场的需求进行匹配的策略。因此,对博弈空间度的掌握与预算目标的制定也是一门艺术。 针对战略分解到考核指标的过程,张克慧早在09年便提出设立指标的重要观点,即“谁配置资源谁控制成本,谁消耗资源谁控制成本”。 曾有调研报告指出,由于中国的CFO太关注成本而非战略,因此没有国外的CFO那么优秀。但张克慧对此并不认同,因为像神华集团这样传统的能源重化工企业,成本控制本身就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在于低成本,企业较之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销售策略与定价策略都完全取决于成本,因而成本控制必然成为CFO关注的焦点。神华集团的低成本一方面体现在各行业的低成本,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体化运营的低成本,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翻译到财务语言中,即要求做到每个单位的低成本运营工作。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张克慧理解中的价值是市场收益补偿完所有成本消耗后的剩余,然而市场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控制的,只有成本相对可控,因此价值创造导向也势必要求企业的CFO关注成本。 控制成本的一项具体措施是神华集团每月成本例会的定期召开,它要求各个部门的一把手都参与其中。张克慧认为,成本管理一定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基于“谁配置,谁负责;谁消耗,谁负责”的思想,她将成本分为配置资源对应的战略性成本、材料消耗对应的运营成本以及占比不到10%的费用成本,这三类成本的控制需要管理层、生产组织部门和技术运用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力推建立起全员性的成本管理体系,而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核算、分析与监督成本的执行情况,像“传道士”一样将财务实践转化为良好的互动与循环。此外,对于内部融通资金的占用成本,国资委设置5.5%的资本成本率计算EVA进行考核,而张克慧出于国家的货币紧缩政策,对内以6%的更高比例实施考核并每月公布评价结果,以保证资金成本的收回、创造企业内部正确的价值导向。 战略首先落地在资源配置上,而资源配置决定了成本的基本构成。张克慧对“谁配置,谁负责”的成本管理思路解释道,神华集团的成本性态有50%至60%由前期投资成本决定,投资项目的选择与生产布局基本决定了后期的材料消耗。然而,由于很难对管理层配置决策消耗的成本进行衡量,配置资源部分的成本控制尚未实现。基于此,张克慧提出了“精打细算”的开创性管理课题,通过财务部门与业务、战略规划、项目管理等多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超前谋划而非单一的事后核算职能,将以前的产量规划扩充到资金规划以及与投资项目相匹配的成本规划,实现事前的成本控制,从而更好地把握投资节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引导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勘探”价值的财务团队 都说推进财务由传统核算向价值创造的转型,而在张克慧眼中,这两者并非截然分离。正如她将财务定位成提供信息产品服务的部门,传统核算中的会计信息作为信息产品的载体,是财务工作必须夯实的根基,也是价值创造的首要基础。有时即使合规地完成了所有报表的编制,但不清楚报表的经济含义及其与业务的关系,财务部门依然是不尽职的。只有看清每笔业务的来龙去脉,发掘改善的空间与措施,财务才算企业合格的信息产品提供者。因此在价值创造之前,发现价值是财务更重要的定位,正如张克慧所阐述的,“从整个业务循环的角度来看,财务是价值发现者,发现之后再去引导别人创造价值;有了这个定位,财务才能被需要,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发现价值落到实处体现在财务团队对企业需求的“勘探”,比如资产管理,包括大量基建项目的价值管理是神华集团作为重资产企业的需求之一。 在财务“勘探”价值的过程中,财会队伍管理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神华集团十分重视财务培训和对会计人才的选拔。具备业务洞察力是财务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张克慧一方面加强内部的业务培训,使员工对业务流程、生产流程有所了解从而建立起每个环节与财务科目的对应关系、发现生产组织、管理中的价值优化点。另一方面张克慧选拔一些业务人员将其纳入麾下,打造一支复合型队伍,保证团队内部分别精于财务或业务的人员之间有充分的交流。至于外部的业财融合,张克慧认为财务团队处于业务的合作伙伴的另一定位,需要共享财务数据为业务提供支持、分析指出管理空间,帮助业务部门提高管理能力与绩效,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除了加强员工培训,财务人才的选拔也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克慧期望遇见更多复合型的人才,他们可以是学习财务出身又接触过其他专业的,也可以来自非财专业却有过财务岗位的实践经验作为补充。在面试过程中,专业知识仅仅是考量的一方面,而决定因素在于个人对企业的认识、财务的应用、处理问题以及沟通能力的综合素质展现。张克慧经常与财务人员说起,会计是财务最初的岗位职责,而准则提供了会计人很多职业判断的空间,用好会计准则意味着合规同时最大化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对会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清楚知晓准则背后的逻辑与立法原则。因此,有些时候逻辑清晰、思维活跃而非仅仅专业学习能力强的人才可能更为企业的价值导向所需。 由“宏”及“微”的双重旅程 不同于大多数财会专业出身的企业CFO,张克慧可谓是半路出家,中文系的学业背景是她的独特标签,然而她更具声望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看待问题别具一格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张克慧将自身历程概括为从宏观到微观的演变。中文系毕业的她首先于煤炭部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在读研时从中文转到管理,之后便加入神华集团。几经辗转,从研究相对中观战略的董事会发展委员会到集团办公厅再到从事微观工作的财务部、审计部,张克慧的职业生涯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转身。另一层面上,她的学习旅程也经历着类似的转变,张克慧说,“中文是一门思想上的方法论,是世界观以及自身文化底蕴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一项工具;而之后所学的管理乃至会计,与工作结合,显得更微观一些。” 参与企业不同管理模块的实践环节,较之术业有专攻的纯粹经历更加磨砺人。正是因为张克慧拥有着一般人难以具备的多部门工作历练,她能够于管理实务中旁征博引多重视角而非仅限于财务维度地关注问题,进一步针对财务的视角又不局限于科目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刚开始学习的是相对宏观的学科,张克慧能够跳出财务的框架、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思考财务的职能,从财务提供者化身财务的需求者,这项特质对她财务管理工作的运筹帷幄以及胜任领导岗位都大有裨益。 除却看待问题不一样的多重视角,张克慧对于财务人员面临的困境也有别样的理解。她认为财务人员常常会陷入两种情绪状态,一种为“孤芳自赏”,即耽于自身的专业语言而隔绝其他部门,这种状态又必然导致管理者对财务依赖的减少和财务部门的地位下滑,进一步触发财务人员因不受重视而“顾影自怜”的情绪。可是这样的困境在视野开阔的张克慧面前自然能迎刃而解。她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传递的财务信息不仅满足了同行的需求,更关键的是能让非财的使用者听懂并觉得新鲜有趣。因此如何深入浅出——将深奥晦涩的专业理论与术语巧妙地解码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对于怀揣诗歌梦想的人,每一首诗篇都是一段奇妙的灵魂之旅;而对于经历过学习与工作双重转变的张克慧,每一次身份转换都仿佛为她打开另一扇窗,引领她踏上人生与心灵的双重旅程,且行且思悟。
|
|
|
CFO管理文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