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的扇贝“蒸发”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核销的10亿元扇贝,播撒在150万亩的广阔海域里,按公司有关负责人回答新华社提问时所说,贝苗采购价格为每枚8分钱,再考虑到三年来小扇贝的成长,核算下来,基本符合此类海产养殖每亩底播5500~7500枚的养殖密度。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管理层的这个说法,顾了尾,却顾不了头。有分析人士称,回溯獐子岛三年前财务报表,该公司是否存在虚增销售收入和虚增营业成本。 根据公司公告,本次损失的虾夷扇贝为三年前底播,往前推算三年,该等贝苗应为2011年所播。 按照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显示,该年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9.37亿,发生营业成本19.36亿。其中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水产贸易各业务板块分别发生营业成本5.55亿、6.1亿、7.29亿。 公司除自产自销外,还有一部分外购业务,由于没有披露自产和外购明细,姑且仅将水产养殖业务理解为自产自销业务。2011年,这块业务发生的营业成本为5.55亿元。 2011年初,公司账面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为12.79亿元,期末为17.98亿元。由于水产养殖业中营业成本主要为存货结转而来(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占比很少),那么,这部分存货的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再加上消耗掉的存货成本即为獐子岛2011年新增的消费性生物资产,其数额为10.74亿元。 然而,事实在逻辑上却与此相反。一位财务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獐子岛此次核销的存货价值为10.3亿元,也就是说,小扇贝们经过三年的生长,其价值不仅没有增加,反倒缩水了。其营业成本和存货之间显然不符合会计勾稽关系。 事实上,在水产加工以及水产贸易中,尤其是水产加工中,可能也有一部分营业成本消耗的是自产养殖品的存货,如果加这一部分业务消耗的存货,则小扇贝当初播种的总价值,比10.74亿元还要高。 上述财务专业人士认为,这里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獐子岛虚增销售收入和营业成本;二是存货成本本身即为造假。管理层只“顾尾不顾头”,保障了每亩底播密度的“真实”,却暴露了营业成本及营业收入虚高的疑点。 同理,仅以水产养殖业作为自产自销业务,可以计算出其他各年的播苗成本。 2010年,公司期初消耗性生物资产为8.9亿,期末为12.79亿元,该年水产养殖业结转的营业成本为3.8亿,如此,该年播苗的成本大致为7.69亿。 獐子岛2010年年报显示,该年播苗海域为120万平方米,合算到播苗价值约为640元/亩,若公司的播苗密度还为5500枚/亩,以此计算下来,每枚贝苗的成本达到了近12分钱,远高于管理层声称的8分钱。 2013年年报,可能透露了真实的亩播成本。该年年报称,经公司于2012年10月22日召开的201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对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年滚动25万亩虾夷扇贝底播增殖项目”的实施结构进行调整,将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15516.89万元,用于42.2万亩新扩增虾夷扇贝底播海域增殖,其中,底播苗种费为15095万元,海域使用金为422万。 底播苗种费加海域使用金,平均到每亩,播苗成本约为367.7元。但通过上述保守计算方法,2010年亩播成本在640元左右,而2011年亩播成本则高达716元,亩播成本相差达一倍之多。 这一倍的差距是如何造成的,獐子岛会提供怎样的答案? 11月4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部分底播虾夷扇贝大额核销并计提跌价准备事项进行自查,并要求相关机构就上述事项出具核查意见。 此外,该公司于10月31日召开的投资者网上专项说明会的相关会议材料亦正在整理中。经申请,公司股票于2014年11月5日起继续停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