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快消巨头宝洁公司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副总裁许有杰在集团内部发表的作品,里面大多是他是对职业生涯的经验总结,相信能给职场新人不小的启发。文章很长,干货很多,请耐心看。
一个新人要脱颖而出,要学会比老板的脚步快一两步。每次交工课,确保质量能超出老板的预期。若老板没想到的你都想到了,更是加分。
七月是不少社会新鲜人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帮新人安排orientation 课程,让他们熟悉公司和工作,更快上手。建议新人把每一堂课所学到的,以及对日后工作的了解,做个总结,再写个报告交给老板。这会帮你更容易记住所学到和听到的。而且若有什么误解也好让老板可以更正。
授给部门新人职业启航的十个贴士:1、凡事说到做到;2、主动紧要,比老板至少快一步;3、计划工作和生活的轻重缓急;4、追求卓越,拒绝平庸;5、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6、深入生意,在商言商;7、成为沟通艺术的达人;8、培养个人爱好;9、注重身体健康;10、开始规划个人口碑。
有同学问:“选对公司但入错部门,要怎么办?”不少公司会提供转部门的机会。原因很简单:好不容易招进来的人才,留在公司内总比人才外漏好。但有个前题:不管喜不喜欢,先把目前工作做得很出色,再和老板提出要求。若目前部门工作表现不好,别的部门考虑你的机率就会大打折扣。
有位前辈常说,新人要像海绵一样。海绵的特点就是能吸尽所接触的水。新人也要尽量吸收工作环境中所看到的,观察到的,听到的,来増加自己的知识,见解,判断和辨别能力,让自己不断的成长。别怕吸收太多,消化不了。海绵在任何时间都有一定的容量。它若暂时吸够了,缓冲后再来。
有时会听新人抱怨为什么都在做执行的工作。何时才可以参与战略和策划?我都会说:先学会走路,再去学跑步。先专心证明卓越的执行能力。策划战略的活会随后而来。别小看执行的重要性。没有好的执行,所有战略和策划只是纸上谈兵。
新人除了在职培训和参加培训课,还有一种学习方式叫 learningby osmosis (渗透作用式)。当你可以和资深和口碑好的同事或老板近距离共事,就要把握机会,仔细观察他们是如何:待人处事,面对/ 解决问题,表达和沟通,经营和上司的关系。曾经因有幸观察一些好榜样让我成长很多。
职业发展不该仅限于向上发展。不单是迅速的往上爬才称得上成功。横向发展也很重要。即使职位和级别没变,也要追求不停的成长和进步。不少人在等待下一个“升职”会忘了在位“增值”。如何在位“增值”?积极争取新的经验,尝试,挑战和环境。持着这样的心态也能减低瓶颈的危机。
问了一位热爱篮球的新人最近有没有打球。他说工作忙,压力大,使不起劲,一个多月没打了。其实工作压力难免。但若已开始响到自己工作外热爱的事,更要逼自己去做,哪怕只有几分钟。不然日子久了,会不知不觉逐渐失去温度或放弃。更何况压力大,那些你热爱的事会是舒压的好方法。
跟部门新人分享了促进生活和工作平衡的七个贴士:1、为自己所谓的平衡定义;2、弄清楚你人生每一阶段最重要的事;3、健康是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基础;4、培养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仔细听你身心和精神对你的倾诉;6、寻找你的信仰以及心灵和精神上的寄托;7、规划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曾有位新人,面试他时,感觉他是个光芒四射的校园学生领袖。但进公司后,发现他越来越黯淡,不再是那个发光体。问他有何不适应。他说:“一直以为自己最优秀。走出校园才发现世上优秀的人太多了。”职场上,自信比优越感走得更远。优越感建于有人比你弱。自信建于对自己的认知。
刚进公司,有位长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忠告:“一个新人要脱颖而出,要学会比老板的脚步快一两步。老板配的工作,不要等到老板催再交工课。每次交工课,确保质量能超出老板的预期。若老板没想到的你都想到了,更是加分。连继赢得老板的信心,就能更早承担更多重耍责任磨练自己。”
当新人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在毫无被人品议的压力下问问题。
包括所谓“笨”或“蠢”的问题。当大家还把你当成一张白纸,你更容易得到他们的帮助和答案。但这特权期是有限的,大约是加入后的半年到一年。新人期过后,老板同事会开始要求提问题前,先试着自己找答案。
在公司,若有接到陌生人的来电,建议不要和对方直接聊起来。除非你是负责公司客服热线。最好是先请对方留下名字,联络方式,打来的目的,之后再自己或请有关部门回复。这样不只可以确认对方的来历,更可以把对方服务得更好。同时也避免把个人或公司的信息交给不需要知道的人。
常有新人问我:如何让自己口头沟通或写作上能够更简短的表达自己?其实沟通和表达自己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清晰,而不是简短。你要给对方毫无误解你的机会。最清晰的表达方式通常也是最简短的。而要训练清晰的表达能力,最好的方式是多写东西。一般写得清晰的人,口头沟通也会很清晰。
早期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文件在需要的时候,因为计算机里档案太多,一时检索不到。我认为文件管理最基本的是档案的名字和活页夹的设定。所以别小看文件的命名。个人觉得有效的方法:用日期再加上清晰的标题。例如:05-20-13Project X Board ofDirectors Review Meeting Summary。
有位前辈跟我说过:“在职场上,不用长期扮演乖学生。别凡事都先争取老板的同意后才去进行。其实有些事,尤其是那些你有十足把握的,或闯祸机率低的,你可以作主担当,照你的想法去做。事后再求“原谅”。Don't always ask for permission. You canask for forgiveness too。”
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建议新人都投点时间想清楚和规划自己职场上的定位是什么。当有人谈起你,你希望他们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记住什么?可能是你的专长,技能,态度或人品。要建立品牌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想清楚自己长期的定位之后,就得用心一歩歩的塑造和经营。
有位同学,一两年前因各种原因,未能顺利加入心目中的首选公司,所以到了其他企业去发展。就在他的工作上了轨道,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时,第一志愿的那家公司有了入职的机会。这时,他开始犹豫要不要放弃目前的发展。我跟他说:Follow your heart, whileyou can still afford to。
工作和生活达到平衡不一定是50:50 的完美比例。每个人对平衡的定义会因人生阶段而有差异。对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所谓的平衡可能是:一周有三次的锻炼,能给家人打三通电话,或每天有半个小时阅读。不要因工作而惯性的牺牲了对你很重要的事。这样的不满长期累积起来怨很大!
常听到年轻人中有“月光族"。因为刚起步,收入处于新人阶段,再加上物价膨胀,以及名牌和高科技的诱惑较多。但还是要根据收入理财,规划支出。Live and spend within your means。一路上,经济能力提升再提升消费。现在买爱疯4 若负担太重,别急。以后还会有爱疯五六七八九十。
新人开始工作的前两三个月是蜜月期。一切似乎新鲜美好。但蜜月过后,要有心里准备面对因为工作而产生的挫折。有些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决定,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放心,你并不孤单。这是新人蜜月期后很普遍的现象。使尽毅力和勇气熬过这一关,接下来就可以逐渐驾轻就熟。
不少企业都有属于自己内部文化的“语言”。不是指英文,普通话或那个国家的语言。而是指企业内部多年累积,并时常更新,常用的一些语词。跨国企业尤其喜欢用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新人要想融入公司,建议花点时间了解内部的特殊语言,让自己更容易和同事用“同一种语言”沟通。
你在家可能是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捧在手心的孩子。一般温室里长大的植物比较禁不起风吹日晒。一旦踏入社会,路上难免会有挫折。所以要更刻意的剥开这层保护,准备刻苦耐劳,学会谦虚和坦然的接受不会什么事都是顺着你的。工作第一年是训练检验抗压性和耐挫力的好时机。
新人对公司或老板安排的工作,不要只顾着把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好,而不花心思在其他自己比较不喜欢的项目。样样要做好。这才叫做负责任。老板安排的每个项目都是学习,成长,发挥,表现的机会。老板评估你的表现,也是看你每个项目上的成绩。想挑工作,等迟一点强处明显了再说。
在公司,除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有亮眼的表现,若有余力也争取多参与一些公司或部门活动。在这方面,刚踏出校门的同学们是有优势的,可以将校园里的新点子移用到组织上。跟我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新同学们,我多数是透过部门的活动上,看到他们杰出的表现才对他们有更深刻的印象。
有位新人问老板:“我该学习成为一个怎样的领导?”老板回他:“Be the leader you want to see inothers。你希望你的领导具备什么优点和条件,就把这些设为你努力的目标。”新人对好领导的定义或许不完整。但这样做也不会走得太偏。因为大多数的人对好领导的定义是有共鸣的。
工作上若想前进,就别只当一个传话筒或执行者。若把自己仅限于此,那发展必定会受限。员工做事情有交待,合作态度好,都是基本功。除了领导能力,有没有想法可以看出员工未来发展的潜力。和老板互动,要充份利用每个机会展现自己对事项的想法。即使想法不太成熟,总比没想法好。
有人说:“好奇害死猫”。但我觉得在职场上,一定要持着一种非八卦性质的好奇心,才能不断的进步。对新人来说,好奇心对融入新公司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它会引你想多知道和深入,促进适应能力和成长。对非新人,好奇心更能让你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与时俱进,远离变成恐龙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目前最能够轻易驾驭的事都在个人舒适区内。想成长就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在工作上,别畏惧没尝试过的事和挑战。定期问自己:“近来是否有做些事使自己走出舒适区的事?舒适区范围是否比上一季更广? 」若答案皆“否”,就意味着你仍然在原地踏歩。
在工作上,有主见,并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不要失去聆听别人意见和异见的能力。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才永远是对的。目中无人的坚持,长期累积,会塑造不讲理,很难相处的形象。要有主见,也要讲理。要坚持,但不要被视为“难搞”。因为企业里的活大都是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活。
每到一个新岗位或接新任务,我都会为自己设一个“百天计划",很清楚的把接下来一百天的目标和重点列出来,并为这一季所谓的成功下定义,以及针对性的选出几个可以有提早做出好成绩的项目。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可以给自己多一点动力,也让上司多一点对你的信心。
我进公司那年,和我同时加入的有几十个。不到半年,我们发现至少有一半的人体重上升变胖了。原因是开始工作后,生活作息就没有大学时那么健康。不少人因压力大而食量大了,因工作忙而运动少了。所以提醒刚踏入社会的同学,忙归忙,但不要忽略健康的作息,才更能迎接每天的挑战。
曾上过一个改变我人生的培训。它教我别只顾着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经营能量。每个人一天只有24 小时。但透过运动,饮食和培养兴趣,你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去应付人生最重要的事,更有效的经营工作与生活。所以再忙再累,都别忽略饮食,运动和兴趣。否则会恶性循环,越来越累。
工作再忙,压力再大,还是要提醒自己不要不知不觉的把自己锁在象牙塔里,而和社会脱节。曾经有一段时间,工作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很讽刺的是作为品牌经理,每天回家,连看电视,读报纸,观察业界广告,关心时事新闻的力气都没了。幸好,现在是数子化时代,没有借口和外界脱节。
我们正活在一个易变,不确定,复杂的时代。这时代需要更主动的领导力。主动型领导者可以考虑培养的几个习惯:要事优先;辨识机会;把组织放第一;预测倡导;清晰,恰当的沟通;恩威并重;勇于开创;愿景驱动;充分授权。
若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就不要等到升职,正式当上领导的职位,才开始当领导。持着这种想法的人,一般永远当不了领导者。不管你现在持有什么职位,都要把握机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这样一路上累积“领导能力”的功德,就会让你离当领导者的梦更近。Lead from where you are, always。
有位前辈跟我说过:“A proactive leader should maintain ahealthy sense of paranoia。”领导者维持适度,健康的恐惧可以是一种积极的帮助。因为世界越来越不稳定和易变,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别天真的认为凡事都会如你所规划。要事花点时间预测有什么可能会出错,并做好后备。
刚进公司,有位老板曾经跟我讲过:“其实你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你每次都把它们讲得太复杂了而大打折扣。下次来和我谈之前,先想一想如何把你的概念解释给一位七老八十的奶奶听。若这位奶奶听得懂,就意味着一般人会听得懂。通常最成功的想法和概念都是听起来很简单又易懂的。”
我们这辈子工作上,会与人交换无数次的名片。别小看一张名片。它背后的人可能就是未来的朋友或合作的伙伴。建议交换名片后,别拖,第一时间就把对方的数据归类储存。对于未来可能会有机会合作的,最好再写封邮件或传个简讯,让彼此保持联系。这样,新结识的人就不止于一面之交。
有位前老板说过,一个好的生意提议,不需要超过三个理由来说服别人为什么要接受:从战略,趋势或需求上,为什么该提议对公司,顾客,或组织是对的;我们为何对该提议的胜算信心满满:提议最终对公司益处何在。理由过多,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掩饰一个基本上是较弱的提议。
有位上司说过:“给老板最好的惊喜,就是不要有惊喜。”负的惊喜绝对是扣分。例如:没能达到他的期望, 或在你项目的进展上,突然来一个意外的坏消息。若因表现太好而让他惊喜, 偶尔是好事。太频繁也未必是加分。要看是不是意味着老板对你没有太高的期望,或者他低估了你的能力。
即使老板没安排,也要主动定期争取和他一对一的时间。频率和时间长短依个人需求和老板的时间。刚开始,建议次数频繁,时间短一些。上手了,彼此有了默契,可以次数少时间长一些。一对一谈些什么?获取反馈,分享心得,汇报项目进展,请教关于工作或生活,聊些加深彼此了解的事。
有同学问:“老板在与他老板的会议中提错数据,下属该不该当场更正?”我认为要看数据是否会导致错误的决定。若不会,可以会议后再更正。若会,而且三方都彼此的信任,不妨直接更正。不然考虑用比较不让老板难堪的方式:1)补充或“新出炉”提出正确的数据;2)低调的递个纸条。
对老板所提出的意见不认同,是直接或委婉的表达,要看你们之间的信任和交情。但不管是直接或委婉,我觉得都不要止步于Say No 和提供数据。更要提供代替的方案。例如:“这个想法,执行上会有XX 问题。或者我们做另一个尝试来解决您所提到的顾虑。”老板感觉被聆听,也不会没面子。
工作上难免也会在某些事情上和上司有不同的看法和异见。这时候,若单凭“我认为”,“我想”,“我觉得”,一般是很难说服官位比你高,经历比你多,权力又比大多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用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运用和提供数据。把数字根据工课作好,更能提高说服上司的胜算。
给一位正准备首次和老板的老板做面对面汇报的新同事的小秘方:先想清楚会议和汇报的目的;是想争取大老板对你某个提议的同意,还是请他给些建议,或是纯粹报告项目的进展?想想若只能跟他说三个讯息,你会集中在那几个重点?记住大老板们一般都比较注重大局而非一些小细节。
出差或放假,人不在公司,都通知老板和同事行程,联络方式,后备安排。不要让人感觉你失踪了。即使老板信任员工,这是负责任,有交待,也是帮自己的行为。预防紧急需要。不一定是公司有事找你。你也可能会需要公司。东南亚海啸时,公司就曾在第一时间帮忙找到在当地旅游的同事。
当老板问你问题,先确定是否明白问题再回答。以免答非所问,造成对你沟通能力或思考能力的怀疑。若你是了解,但不知道答案,也别瞎掰而给自己挖了一个爬不出来的坑。诚实说“我不知道,但我查清楚再覆你"。你若有作足功课,偶而一两题答不出来无大碍。只要不是每次都答不出来。
美发大师,沙宣品牌创始人,维达沙宣,有句名言:"I f y o u don'tlook good, we don't look good."同样,在工作上,若老板在他上司眼里表现不是很亮眼,对下属也不利。若因你的好表现而让老板有好成绩,对你是好事。Make your boss look good. 除非他是个把功劳全归自己的人。
有博友问:“若老板在某件事上错怪了你,该怎么为自己辩护?”这要看老板的个性,也要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交情。我认为还是给老板留面子,别在多人面前和与他争论,为自己喊冤。建议选择私底下,在心平气和的情况,和他解释。或者写封信和他说清楚。明理的老板是会和下属认错的。
如何提高老板按时读和覆你的邮件?邮件标题要明确,让老板一看就知道他需要采取什么行动;必要时标“紧急”,但别惯性;避免附件,尤其是ppt。老板若是黑莓[微博]机控,更不能靠附件。把建议和要求以一页纸为上限的在邮件中说清楚;事先通知老板有封重要的邮件需要他及时看。
要和老板和同事建立良好工作关系,有个基本要做好:就是凡事都要以诚信为本。譬如:不懂的事,不要假装懂;可以说:“我不懂,但我会去弄清楚。”;犯了错,不要去掩盖;承认错,并从中学习,不再犯同样的错;不要撒谎,因为要圆一个谎,你要编更多的谎,迟早会被揭穿的。
看看你和老板之间是否有默契:十次有八次都能准确预料他会议中会问的问题并已作好准备:经常老板句子还没讲完,你心中已经正确的把他的话说完;看事情,尤其是黑白不分明时,你们的意见常不约而同的站在同一线;看得出他情绪和心情的好坏;清楚那些界线是不能越过。
老板不是神。他也是人。他有他的喜怒哀乐。他有热爱,也有讨厌的事。想与老板建力良好的工作关系,除了认识工作上的他,不妨也尝试多去了解私底下的他。这并非是拍马屁,而是对培养默契和工作上的沟通很有帮助。这个年代,面对面互动之外,还有像微博的渠道可以加深彼此的认识。
老板对你工作上表现的反馈是可以帮你成长的礼物。所以不要畏惧或排斥,也不要被动的等着。其实,可以更主动和老板争取定期的给一些对你工作上表现的指点和建议。反馈是意味着你还有进步的空间。只要不是针对人格或品性,都要欣然接受,别不开心;然后去规划如何改进或提升自己。
若负责的项目某部份有需要上层批准的,在策划时,绝对要根据老板的工作习惯,预留足够的时间让他先过目。绝不要在最后一个关头临时去和老板说:"你现在一定要批,不然项目就无法如期进行。"一般老板最讨厌下属惯性拿着截止日期这把枪在他头上,逼着他批准签字。特殊情况除外。
工作上会有一些经常用到或被问到的数据:可能是行业基本统计资料,历年的销售量和巿占率趋势,主要消费者调研结果,预算分配,组织有关数据等。这会依个人工作内容而不同。建议把这些整合为一页的fact sheet,并定期更新。这更能帮助塑造一种“一切都在你掌握中”的专业形象。
工作上要表示有意图,多说 I will,少说 I will try 或 I may。前者才是坚定的语气。有不少人在培养兴趣时,只有三分钟热度;可能一开始兴致勃勃,但过了一阵子就搁着或放弃。在企业,就不能像对待兴趣般的对待工作。负责的项目,一定要有头有尾。不能越后面越草率。即使对工作失去了热忱,或想换跑道,也要把该完成的做好。这才算是“负责”,“有交待”。
在企业𥚃,怎么样表现自己的创意?我认为不是能天马行空或想出疯点子就称得上有创意。企业要的创意是战略引领的创意,而非纯为创意而创意。没有战略的创意,只是噱头,对企业的帮助有限。企业追求的不只是“前所未有",而是此创举如何帮企业把战略完美的展现给所针对的主群。
负责一个项目,一定要很早弄清楚最终的决定权在谁手;影响这个人的决定又是哪些人。弄清楚后,把取得他们的参与和意见加入项目时间表,确保他们不会有突来的“异”见。这样会让项目进行得更顺利, 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做。另外, 若项目“话事”的人太多,可以尝试请老板争取简化。
为了员工的成长,不少公司会定期作责任或岗位上的调动。在即将面临工作上的调动,难免一开始会有一些排斥。因为在一份工作或一个岗位付出一段时间,会产生感情。投入是好事。但不要到无法放手或接受新挑战的地歩。只要是在长期目标的范围内,趁着年轻多接触不一样的经验是好事。
奥斯卡是一年一度奖励杰出电影工作者的盛事。其实奥斯卡的精神也可以移植到职场上来激发持续卓越的表现。定期问自己:若工作上也有奥斯卡,今年角逐金像奖的表现会是那一项?What will be my Oscar-worthyperformance this year?或许不能年年提名或得奖,但也会减少交出烂片。
早期在公司,由于工作一直获得好评,老板们一路上的提拔,再加上年纪轻,养成了一种高傲,目中无人,不知天高地厚的心态。直到初次尝到失败,我才领悟到没有人是无敌的。每个人都有盲点,都会需要别人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要记住:自信毅力要有,但莫忘谦虚,别被成就冲昏了头。
有位博友留言:“要怎么样坚持做自己,不被周围人和事所干扰?”其实,我只坚持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有时,随着经验,我们会发现,除了良心之外,其他的坚持,包括自己多年的原则和信念,不一定永远是对的。人是群体动物,太过于坚持,不妥协,不学会圆滑,不懂得融入,会很辛苦。
记得我第一次出差的时候,老板跟我讲了一些关于出差报销的原则以及合理的费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怎样判断费用合不合理?你可以想想,若这是你自己或你自己公司的钱,你在正常情况下会不会花这笔钱?”报销袋可以看出人格。絶不要因为报销贪小便宜而毁掉前途或名誉。
曾有老板给了我一个忠告:“坚持去做更艰难而对的,别选择较容易但错的事。Choose the more difficult rightthan the easier wrong。”面对问题时,往往会有一些解决方案是比较省事,但不符合公司原则,或在道德标准上是属于灰色地带。一旦有违背原则或道德的,就不要考虑了。
中学几何学课有学过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条直线。在工作上,同事共事也要尽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科技发达,电邮的兴起,若太过于依赖,也可以逐渐形成同事间隐形的一面墙。如果走几步,转个身或打通电话,就可以商量讨论的事,就尽量不要用电邮而错过与同事拉近距离的机会。
在大企业,除了用心把工作做好,也要花点心思把做好的事让该知道的人知道。东方文化一般比较鼓励谦虚不炫耀。有不少人整天埋首工作,并创造很好的成果,但不太擅长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所创的佳绩,在内部以及高层面前做点营销。这不是作秀。作秀是没功劳,没成绩,但又爱炫耀。
我常提醒自己:You are as good as your lastproject。其实,一般公司不会只看一个人最近一次企划的成绩,也会看他过去所累积的“功德"。但这样比较徧极端的提醒,让我更积极的把目前手上的项目做到最好。有一句话说得好:“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是准备下一个工作最好的方式。”
曾读了一本书。作者提了一个问题:“十五年后,你能说你十五年的经验;或只能说你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五次?”前者意味着你有不断的追求进步,一直在提升自己。后者表示你只是原地踏步。即使岗位和工作内容没变,还是要一直挑战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和表现,都能一年比一年好。
西方有一种说法: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这叫“墨菲定律"。在工作上,绝不能成为这个定律的俘虏。而是要尽力把事情想得更全面和周到。你在负责某一个项目,虽然目标是要一切都能按你的计划顺利进行,但还是要投点时间想想有那些方面会可能出错,准备好B 计划。
如何更有效的处理公司每天覆不完的e-mail ?尽量每封只接触一次。不少人看到邮箱里的邮件,都会急着每封打开看看。看完后,又不是每封实时回复。被搁着的等于至少两次以上的接触。最好是先看信箱里电邮的标题。不打算实时回复的,先别打开。打开过的,就要实时处理,别走回头路。
周末放松后,周一再回公司,就很像计算机关机后重新启动,启动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我一般到周日晚上就会花二三十分钟开始将心收回,把接下来一周之计再弄清楚,准备第二天迎接新的一个星期。若周日晚上有约而无法做准备,那我就星期一早一点起床。这样,一到公司就很快进入状况。
如何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高效率的经营个人微博?跟据将近两年的经验,我有几项个人的心得和建议:①跟着所设的标签走;②有一种东西叫存档;③重质不重量,有营养才分享;④固定的时间发帖子。这一周,我会每天针对每一个建议做更深入的分享。
常有博友问我:“怎么“又”在放假?”其实是错觉。我很注重计划。休假几乎都在公司批准年假天数之内。每逢新年的到来,我都会先把该年的公共假日,周末以及预知的差旅先记下。然后根据这些日期安排假期。休息和工作一样,需要规划。放假休息让人走更远,休假旅行让人见识更广。
有位前辈说过:“在大规模的外企工作,书面沟通能力,尤其是英文,绝对要练好才能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的逻辑何在?对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书面沟通会是最有效的方式。若你这方面不够强,一般花一小时就可以写好,你可能得用上三天三夜。这样,私人时间不都送上了吗?
每次开完你负责的会议,无论是内部或外面的,尽量当天写一份meeting summary,把会议所谈的要点和决定记下来,再发给所有参加会议的人,看他们有没有异见。参加人若没问题,就正式作为会议记录。絶对不要拖延到第二天或几天后。人的记忆不是最靠谱的东西。还是白纸黑字可靠。
要把一样事情写得清楚,就要先把它想得清楚。文字只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文法再好,用词再妥当,也掩饰不了薄弱的思维。想清楚再写下来后,这时,写作又可以转为测试思维清晰度的好方法。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已经把一件事情在脑里想清楚了。但写在纸上后,才发现其实还有一些漏洞。
公司里,常要写一些调研或分析的报告。新手有时候会把报告中的conclusions(结论),findings(发现/ 调查结果)和indicated actions(建议)混起来。我常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的区分:发现:窗外是阴天。结论:今天可能会下雨。建议:出门最好带把伞。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有限的资源来完成重要的任务:人手有限,经费有限,时间有限。有主动型领导力的人,要清楚为自己或团队,做出选择。问自己:“如果自己或团队这一季只能做好三件事,会是哪三件?”更重要的是:弄清楚有那些事是絶对不去做的,并坦然接受因不做而要面对的后果。
当你如火如荼的写完一份重要的报告,最好不要马上交出去。先把它摆一边,哪怕是一个小时,最好是隔夜;给自己一个“抽离”的机会,再用“新鲜”的眼睛和头脑再过一次。因为我们若写得太投入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只看到树,看不到森林"的情形。抽离后会让你更客观来审核所写的。
在公司写重要文件,尤其是牵涉到数字,要确认没错误再交。数字少一个零或多一个零,差很大,可以导致公司做出错误的决定。我曾带过一个新人,粗心大意。交的文件,数字文法拼字,次次出现错误。到最后,我都是持着找碴的心态看他的文件。老板到这种地步,下属日子肯定就不好过。
每次做完一个项目,花点时间做个总结报告,把这次所学到的都记下来。那方面做的好,下次要保留;那些做的不够好,下次要改进。把所学到的写一遍,帮你更能牢牢记住。在职业生涯的路上,每一个经验,都是让自己增值的机会。不要轻看每次所学到的;这些累积起来可以造就更好的你。
汶川和玉树赈灾,我和团队事后有仔细做了项目总结,把所学到的(包括做得好和有待进歩的)及时记录下来。所以两周前和同事们一起筹划宝洁参与雅安灾区的救援,恢复和重建工作,整个过程比以往更顺畅和迅速。建议每做完一个项目,一定要投些时间总结。所学到的,未来一定用得上。
年终盘点的时候,看看今年所设定的目标,达成了几样,又学到了什么。未达成的,了解是什么原因之后,再看看接下来是否得调整目标或计划,并全力以赴去完成,更重要的是向前看,为新的一年设定新目标,新计划,准备下一年更上一层楼。
微软[微博]给了我们powerpoint,也给了我们word。但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很擅长用ppt 来做报告或说故事,但确忽略了怎么样用一页纸来达到同样的目的。ppt 适用于面对面的简报,但当你决定用电邮来和领导作某项目的报告,就要挑战自己以一页之内把事情说清楚。这样才能提高报告的被读率。
在公司,一般项目都需要不同部门的同事携手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你若是项目负责人,每当做完一个项目,尤其是当有好成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感谢所有参与付出的人。绝对不要顾着归功于己。Remember to share the credit。这样才可以鼓励所有参与的人在下一次的合作仍继续支持你。
守时是一种美德。它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我一向都坚持宁可我等人,也不愿他人等我。所以我对时间管理,要把关把得很紧。对新人来说,在还没有累积任何成绩,立任何功劳之前,除非有特殊原因,更没有资格迟到。守时是基本的纪律。新人若有经常迟到的习惯,在老板眼里绝对是减分。
科技让很多从未见过面的人,即使处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都能一起完成一个项目。科技也可能因此让人之间少了人情味。所以只要有机会和合作伙伴面对面,就要把握,哪怕只是说声:“你好”。人是感情的动物。当他能将一个名字和一张脸连一起,即使只是一面之交,对未来合作都是加分。
我们职业生涯里会有不少共事的人。有些人,甚至会合作多次。所以要一路上“积德”,用每次的合作来加强彼此的信任和关系。合作中若有些不愉快或产生心结,尽量化解。因为今日的合作伙伴,未来可能依然是合作伙伴。Avoid burning bridges or leavingdead bodies along the way。
曾问一位教公开演讲的培训师,一场演讲要如何真正打动人心, 让人记忆深刻。他说:“撇开技巧,更重要是用“心”讲你的故事。If you speak from theheart, you will hardly go wrong。”所以每次大型演讲,我开头几乎都会讲一段和主题有关的个人故事和经验来把观众带进主题𥚃。
担心配上PPT 的演讲会超时,有个老板传授了很靠谱的方法:大纲定下后,根据演讲时限设定幻灯片页数,再用页数来控制演讲的内容。一般以一分钟一张幻灯片来计划。所以一场20 分钟的演讲,最好PPT 不要超过20 页。若讲述的内容较复杂或有视频,页数要更少。用了这一招,我就不再超时。
曾经在英国上了一项目叫Breakthrough 的培训。课程要点之一:“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要成功,已决定的事都要很有意图的去追逐和完成。不要有任何的不肯定。Be intentional. Avoid uncertainty。”
有一种思维叫“半杯水思维”。同样半杯水,有的人因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而抱怨;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而兴奋。工作上,也可以常用同样的思维。譬如说,面对问题,除了顾着解决问题和重重危机的方案;同时也可以看看是否因此而产生新机会和其他可能性,将危机转为新商机。
公司曾送我去参加卡内基人际关系培训。课程一项很基本的原则是要记住人的名字。尝试把所见过的人的名字以及在他们身上观察到的特色记下来。下次若有机会再见面,以名字称呼对方。在正常情况下,人听到自己的名字犹如听到音乐,心情会愉悦起来。多记住他人的名字来增强人际关系。
在工作上,难免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碰到不开心的事,别憋在心里,要找个倾诉的窗口。所以除了家人和原来的朋友,最好在公司能找到一个了解公司,与你没有利益冲突,可以信赖的同事。当你沮丧的时候,可以倾听,帮你打气。当你迷失的时候,为你点灯。当你成功的时候,为你喝彩。
当有辞职念头可以考虑的几个问题:目前工作是否跟长期人生目标有关?若喜欢公司但不喜欢工作内容,内部是否有其他向往的工作?是因老板才想离开?目前是否能充分发挥能力和兴趣?是纯粹为钱和职位才想辞?是否看得到未来发展?答案皆“是”,或许还不是辞职的时候。
我如何评估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自己最热爱的:一般起床后是否有想上班的劲;能否想象几十年后还在同一条路;工作上的挑战能否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和兴趣;是否不会为更多钱而改行;工作是否给予快乐,成就和自豪感;是否发自内心的投入。若答案皆是,可能你已找到了。
是否偶尔也会有灵感变成“零感”的时候;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新点子,跳不出旧范式? 我若碰到,都会暂时停下,脱离手上的活。也许是身心和精神都疲惫了。逼自己也没用。歇一歇,睡个觉,和同事聊聊,先做其他的事,或让视觉接收新的刺激,都可以帮助那些创意脑汁再次源源不断。
人生的路上总会有凹凸不平的一段。也会碰到死巷。我一路走来也历经不少挑战和挫折。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对梦想的执着,以及不少贵人相助,还有一样很重要:信仰。对我来说是宗教。但不一定要是宗教。可能是一种信念。它给了我精神上和心灵的寄托,和多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